恻隐
词语解释
恻隐[ cè yǐn ]
⒈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英compassion; pity;
引证解释
⒈ 同情,怜悯。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惻隐,顾此两伤悲。”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惻隐也。”
朱自清 《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⒉ 悲痛。
引《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王逸 注:“心常惻隐含悲而念君也。”
国语辞典
恻隐[ cè yǐn ]
⒈ 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近怜悯
最近近义词查询:
姑娘的近义词(gū niáng)
潜匿的近义词(qián nì)
常见的近义词(cháng jiàn)
容易的近义词(róng yì)
夏天的近义词(xià tiān)
失望的近义词(shī wàng)
不必的近义词(bù bì)
书记的近义词(shū jì)
包容的近义词(bāo róng)
仁至义尽的近义词(rén zhì yì jìn)
积累的近义词(jī lěi)
判定的近义词(pàn dìng)
标题的近义词(biāo tí)
白天的近义词(bái tiān)
帮忙的近义词(bāng máng)
先锋的近义词(xiān fēng)
打劫的近义词(dǎ jié)
过程的近义词(guò chéng)
契合的近义词(qì hé)
不成的近义词(bù chéng)
华夏的近义词(huá xià)
记忆的近义词(jì yì)
变化的近义词(biàn huà)
近年的近义词(jìn nián)
现代的近义词(xiàn dài)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