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头丧气的成语故事


垂头丧气

拼音chuí tóu sàng qì

基本解释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垂头丧气的典故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各地藩镇拥兵自重,北方两大藩镇李茂贞、朱全忠为了控制唐昭宗,宦官韩全诲劫持唐昭宗到凤翔投奔李茂贞。李茂贞无能,竟要把皇帝交给朱全忠。韩全诲见大势已去,垂头丧气,默不做声,昭宗下令诛杀韩全诲。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垂头丧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喜笑颜开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章甫荐履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兵荒马乱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肝胆过人
寿元无量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爇龙涎一炷透苍穹,祝吾生寿元无量。”
有权有势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从来有权有势的,多不得善终,都是如此。”
行不顾言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妻儿老小 明 梁辰鱼《浣纱记 见王》:“你一向远出,可速与妻儿老小相聚。”
常年累月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