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瑕含垢的成语故事


匿瑕含垢

拼音nì xiá hán gòu

基本解释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暂未找到成语匿瑕含垢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匿瑕含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晓以大义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可想而知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牝鸡司晨 《尚书 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贫贱不能移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以弱制强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安眉带眼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敢不承命 《仪礼·士昏礼》:“吾君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将伯之呼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欲再至靖江,作将伯之呼。”